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行业资讯

一场饭局的尴尬,信用卡由此诞生,改变全球消费方式

作者:联动优客 发布时间:2025-05-18 来源:联动优客

1950年的纽约,冬天的夜晚照旧冷冽。曼哈顿一家高档餐厅里,烛光微闪,几位衣着体面的商人在谈笑风生。一顿饭吃得尽兴,服务员递上账单,其中一位叫弗兰克·麦克纳马拉(Frank McNamara)的商人伸手摸向口袋,忽然愣住——他忘了带钱包。

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。


那是个没有手机、没有转账、也没有微信的年代。他只能红着脸请妻子打车送来现金,才得以结账离场。这场饭局,不仅吃得尴尬,也让他陷入深思。


回家后他反复思考:有没有一种方式,能让人不带现金也能优雅地完成支付?如果客户在多家餐厅间穿梭时,只需要一张“通行卡”,月底统一结账,既省事,又体面。


几个月后,Diners Club(大来俱乐部)成立了。

这是一张纸板做的卡片,发给一群讲信用的高端用户。他们可以在签约餐厅消费,月底再还钱。这不是银行的发明,而是一个懂社交、懂场面的商人发起的支付革命。


这种“先吃后付”的模式一经推出便风靡纽约,到1951年,Diners Club已经拥有超两万名会员。


但事情并没有止步于此。


1958年,美国银行推出了 BankAmericard,这是第一张由银行发行、可跨行业使用的信用卡,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 Visa。随后,1966年,MasterCard 应运而生,信用卡迅速从餐厅走入零售、酒店、交通,变成一种真正全民通用的金融工具。

技术也在随之进化。磁条卡、芯片卡、无接触支付、移动端虚拟信用卡……信用不再只是纸面承诺,而是嵌入每一次刷卡背后的风控逻辑、数据建模和信贷系统。


从“忘带钱包”那晚开始,短短几十年,一张小小的卡片,改变了全球几十亿人的消费方式。


它让我们可以不用现金出门,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“先消费、后还款”的循环中。


有人用它周转流动资金,有人靠它薅积分、出差里程,也有人因此深陷债务泥潭。但无论怎样,信用卡早已不仅是一张卡,而是一种被制度化、技术化的“信任”。


有趣的是,这一切的起点,只是一个男人在饭桌上的那一刻尴尬。


电话:13261887766

QQ:89622582

微信:ldyouke-com

zmladmin@ldyouke.cn

客服微信
收缩

13261887766